3月15日,中国钢结构协会团体标准《钢结构制造标准》在总院召开启动会。山东大学王培军教授等20余位行业专家共同参会,探讨钢结构制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总院参会专家包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侯兆新、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栋,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曾立静等相关科研人员。会议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
首先,王月栋对各位专家和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制定《钢结构制造标准》对于增强我国钢结构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召开时间恰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高质量的《钢结构制造技术标准》将为“共筑钢结构满意消费”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王培军教授对本标准的编制大纲及前期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从标准编制背景、主要技术内容、国内外同类标准对比、编制工作分工与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他重点分析了钢材验收、钢材预处理要求、螺栓孔加工精度、焊接工艺评定、尺寸公差控制、无损检测技术要求、防腐涂层要求等关键环节在国内外标准中的参数差异,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侯兆新结合自身在建筑领域标准编制方面的丰富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产品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原则,以及国际标准编制的发展路径。他强调,本标准编制应回归其商业选择的本质属性,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国内外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承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侯兆新表示,只有紧密围绕市场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钢结构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标准编制的组织架构、技术体系、应用场景及实施方案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经过充分交流,专家组一致通过了编委会成员的分工及进度安排,并确定按照ISO标准格式细化编制方案,同步推进中国钢结构协会标准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的编制工作。此次研讨形成的共识为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效推动编制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为打造高质量、国际化的《钢结构制造标准》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钢结构制造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未来,编制组将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加快推进标准制定工作,为构建安全、可靠、可持续的钢结构产业生态贡献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13号
京ICP证13042131号